好消息!新华社发文,将传统手工艺发展纳入“文化强国建设”规划
近期,新华社发表了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未来要将中国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其中纲要第十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对以发展传统手工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具体规划。
《纲要》指出,要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使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都得到保护和传承。
在一系列非遗保护政策的保驾护航下,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深耕在每一处地方。如今文化强国的建设蓝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列入其中,将会为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发展开拓出更多可行的道路,实现更客观的收益。
《纲要》强调,要提高文艺原创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强调要加强农村、少儿等题材创作,并健全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规划组织机制。
鹤壁教师在创作红色主题系列剪纸作品
2021年起始,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迈向崭新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也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庆,未来有关红色主题、讴歌题材等文艺作品将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手工艺人等文艺创作者要紧跟风向,使文艺作品反映出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
要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宣传推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水平创作人才和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
文艺作品贵在精而不在多,多而凡不如少而精;文艺作者贵在德艺双馨,能够作为榜样正确引导后人。建设文化强国,优秀的文化是根基,而德才兼具的创作者才是那伸向天空的树枝,将中华文化建设得更为繁荣。在相关政策引导、宣传以及评价体系的规范下,手工艺行业的人才培养与传承发展才能走上更健康的道路。
《纲要》指出,要加大力度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推进文化遗产旅游的创新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创新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文化与旅游的相融,不仅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带来新的游客,也将应势催生出更多的传统文化旅游产品。
“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现场展示她绣制的民族服装
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线上演播等产业。
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打造一批有影响力、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
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开拓海外文化市场,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产品“走出去”,加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
传统手工艺行业在逐渐打破陈旧限制后,与现代文化接轨。新的呈现方式、经营方式可以让传统手工艺在保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借助对外贸易走向世界。
文化强国,于大层面而言,是要鼓励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于小层面而言,是要创造出响亮的中国文化品牌,使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位居世界前列。
2019年第24届意大利米兰国际手工艺品展销会中国展区
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兴荣发展,符合文化强国的双层定义。它不仅拥有为人称道的工匠精神、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且能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能代表中国走出去的文化创意产业。
请至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获取